- 禹長龍;王菊芳;左春艷;
運用求積分的方法研究了含有一維p-Laplacian算子的二階三點邊值問題:{(|u′(t)|p-2 u′(t))′+λf(u(t))=0,t∈(0,1),u(0)=0,u(1)=u(η)多重正解的存在性,其中p∈(1,2],0<η<1是常數,λ∈(0,+∞)是一個參數,對于常數r>0時,f∈C1([0,r),[0,+∞)),在(0,r)上f(s)>0,且lim s→r-(r-s)p-1 f(s)=+∞。
2014年02期 v.35;No.117 127-13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81K] [下載次數:2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2 ] - 白占國;景宏華;李新政;李燕;李新娟;
采用雙層Lengyel-Epstein模型研究了2個子系統在不同耦合形式下斑圖的形成機制。研究3種不同波數比的條件下,耦合形式和耦合強度對斑圖的形成的重要作用。當波數比為1時,2個子系統會出現相同的簡單斑圖(如簡單六邊形、四邊形和條紋斑圖),耦合形式和耦合系數的改變未對斑圖的形成產生影響;當波數比大于1時,短波系統出現種類豐富的復雜斑圖。由于圖靈模間發生共振耦合:線性耦合系統出現白眼超六邊和類蜂窩斑圖,非線性耦合系統選擇環狀超六邊和白眼等復雜超點陣斑圖。另外,2種耦合形式圖靈模產生共振所需的耦合強度不同。
2014年02期 v.35;No.117 134-13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557K] [下載次數:7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18 ] - 許嬪;魏福祥;張尚正;何禮;劉亞芹;閆珂;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備石墨烯/聚苯胺復合物,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和紅外光譜進行表征,通過滴涂法制備修飾電極,對多巴胺進行電化學測定。分別對支持電解質、pH值和掃描速率等實驗條件進行了優化,建立了測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實驗結果表明,經石墨烯/聚苯胺修飾后的玻碳電極對多巴胺具有很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在0.1mol/L磷酸鹽緩沖溶液中(pH值為4.0),多巴胺的線性響應范圍為8.0×10-7~5.0×10-3 mol/L,相關系數為0.994,檢出限為9.8×10-8 mol/L。該法用于實際樣品中多巴胺的測定,回收率為97.1%~103.4%。
2014年02期 v.35;No.117 139-14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6K] [下載次數:37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0 ] |[閱讀次數:6 ] - 賀海兵;陳葳;
使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研究了苯硫醚在不同曲率半徑的金納米粒子表面的取向差異。結果表明,金納米粒子半徑越小,其表面配體分子中的苯環越傾向與金粒子表面平行排列。
2014年02期 v.35;No.117 144-14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10204] [下載次數:119 ] |[網刊下載次數:4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9 ]
- 張翠翠;秦森;毛磊;
綜述了外加顆粒對鋼鐵材料組織性能的影響,對鋼鐵中第二相顆粒的內部析出法和外部加入法的差異進行了簡單概述。分析了第二相顆粒對鋼鐵材料的積極作用及不利影響,概述了鋼鐵材料中外加顆粒的選取原則、尺寸控制、加入量和加入方法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4年02期 v.35;No.117 159-16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58397] [下載次數:222 ] |[網刊下載次數:1 ] |[引用頻次:11 ] |[閱讀次數:8 ] - 鄧慧瓊;徐剛;張穎;
針對電網的二級連鎖過載現象,并結合繼電保護隱性故障,提出了一種風險水平研究方法:首先結合直流潮流法定義了二級連鎖過載模式下的風險指標,然后從初始故障和剩余系統受擾支路的不同角度給出了3種進行風險水平統計的模型,進一步結合IEEE39節點系統,通過模擬計算對風險的統計結果及隱性故障中的參數對風險統計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所提出的方法可為分析具有不確定因素的電網連鎖過載現象提供一定的借鑒。
2014年02期 v.35;No.117 164-17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95016] [下載次數:64 ] |[網刊下載次數:1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2 ] - 于國慶;靳蕊;李永偉;
P碼是長周期精密測距碼,主要用于提供精確定位服務。提出了基于FFT的均值分組塊補零P碼直捕算法,通過直接平均法來降低運算量,用分段重疊補零法將連續的相干積分分解成普通的循環相關,對接收碼和本地碼的FFT結果緩存,用FFT結果的圓周移位代替多普勒頻移搜索。硬件實現時采用雙DDR2SDRAM緩存,32K點FFT單核復用的架構,詳細描述了算法在FPGA上實現時的邏輯功能劃分、核心子模塊功能及具體實現方案。通過ModelSim仿真驗證,算法提高了數據利用率,減少了捕獲時間。
2014年02期 v.35;No.117 172-17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32836] [下載次數:46 ] |[網刊下載次數:5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11 ] - 吳明君;侯艷艷;李慶華;
針對傳統的視頻拷貝檢測算法計算量大、對視頻變化敏感等問題,提出一種新的視頻指紋算法來產生包含時空域信息的關鍵幀。采用奇異值分解的方法提取視頻關鍵幀的特征向量,對視頻特征序列進行降維。改進的視頻拷貝檢測算法對噪聲、幀平移、幀旋轉、丟幀等有很好的魯棒性。與以往的拷貝算法相比,提高了視頻拷貝檢測的查全率和準確率,降低了誤碼率,與源視頻具有較高的匹配率。
2014年02期 v.35;No.117 179-18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01215] [下載次數:57 ] |[網刊下載次數:2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7 ] - 黃莉靜;于乃文;王敬濤;
針對弱觀測噪聲環境下的粒子退化現象,特別是觀測噪聲較小時非線性非高斯的粒子濾波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均值遷移的粒子濾波算法。首先,將核密度估計的無參快速模式匹配算法引入到粒子濾波中,并迭代計算概率密度估計。然后,利用均值遷移估計粒子梯度的方向,計算每個粒子移向其樣本的均值。當粒子位置發生改變時,對重采樣粒子進行加權處理。最后,根據本算法采樣更新粒子集,有效地克服了粒子退化現象并提高了狀態估計精度。
2014年02期 v.35;No.117 184-18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671520] [下載次數:58 ] |[網刊下載次數:1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12 ] - 胡其志;王景霞;陶高梁;
以宏觀卸荷試驗及此過程的微(細)觀結構分析為基礎,定義了卸荷軟土損傷變量w/wc,采用分形理論定量描述結構性軟土卸荷過程中微(細)觀結構演變規律。結果表明:土體開挖卸荷實際上是一個漸進并伴隨損傷的過程,其損傷演化可以用分形維數D定量描述;軟土卸荷過程在整體上呈現分維數減小的趨勢,反映了軟土損傷趨于增大的演化規律;軟土卸荷過程中,隨著卸荷等級的增大,軟土在橫縱斷面的顆粒分布分維數和孔徑分布分維數都越來越小,但縱斷面的變化速度明顯低于橫斷面。因此,顆粒分布分維數和孔徑分布分維數可作為描述軟土卸荷損傷的定量指標。
2014年02期 v.35;No.117 189-19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56968] [下載次數:165 ] |[網刊下載次數:5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6 ]
- 郭亞斌;李貴霞;劉艷芳;劉曼;高湘;潘貴芳;李再興;
以鈦涂銥釕(Ti/RuO2-IrO2)平板為陽極、石墨板為陰極,采用電化學氧化法對土霉素廢水二級處理出水進行了深度處理試驗研究。確定了最佳電解條件:電流密度為0.10A/cm2、極板間距為2cm、電解質(Na2SO4)濃度為0.3mol/L和不調整廢水pH值,在進水ρ(COD)=264.32mg/L時,電解60min后出水ρ(COD)<120.00mg/L,COD去除率可達60%以上。在最佳電解條件下,COD去除動力學方程為ln(c0/ct)=0.012 9t-0.001 7,其相關系數R2=0.997 5,近似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
2014年02期 v.35;No.117 197-20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64929] [下載次數:141 ] |[網刊下載次數:2 ] |[引用頻次:7 ] |[閱讀次數:17 ] - 何禮;魏福祥;許嬪;張尚正;
通過FIAlab-3500順序注射儀與鎘柱相連,采用格里斯試劑比色法測定樣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顯色劑的濃度、樣品及顯色劑的注入量、流速和停留時間等參數進行了優化。結果表明,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氮質量濃度在0~10mg/L范圍內呈良好線性關系,線性方程分別為y=0.231 7x-0.019 6(R2=0.999 1);y=0.250 0x-0.032 5(R2=0.999 2)。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檢出限分別為0.003 6mg/L和0.003 3mg/L,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1.9%和1.3%,加標回收率為96%~105%。
2014年02期 v.35;No.117 202-20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73352] [下載次數:109 ] |[網刊下載次數:1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7 ] - 張金鋒;劉海鑫;劉鑫;侯利敏;鄭艷敏;李春明;
選取石藥集團中潤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7-氨基頭孢烷酸(7-ACA)粉體為研究對象,利用20L球形爆炸測試系統進行粉塵爆炸特性實驗研究。首先測定7-ACA粉體樣本的粒度分布及濕度;用20L球形爆炸裝置實驗測得7-ACA粉塵在2kJ的點火能量下的爆炸下限質量濃度為18.5g/m3,且粉塵爆炸下限隨點火能量的增大呈現降低趨勢;粉塵的最大爆炸壓力及最大壓力上升速率隨著粉塵濃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再下降的規律,在775g/m3附近達到最大值,并隨點火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結果為中潤公司及類似企業7-ACA生產車間的安全管理及防爆工程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2014年02期 v.35;No.117 208-21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91001] [下載次數:112 ] |[網刊下載次數:1 ] |[引用頻次:18 ] |[閱讀次數:7 ] 下載本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