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亮;魏明;褚杰;周永學;
闡述了電磁防護工作中仿生研究所需要涉及的基本概念內容,提出了此類防護研究中的生物-電子研究的實現基礎、關鍵技術和總體構成,細化了基于動物神經系統電信號傳導機制及抗擾機理研究的具體探索方向、設想和實現規劃,并從工程角度介紹了實施策略,使得復雜電磁干擾環境下控制系統板卡、芯片級防護的仿生構想在技術上成為可能。
2011年S1期 v.32 1-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85K] [下載次數:17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46 ] - 杜思深;黃國策;
有關雷電及電磁武器防護技術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基于戰場環境下通信臺站的防護設計,目前仍無實用、系統的資料可以借鑒。首先分析了戰場電、磁環境的構成特征及眾多研究成果,然后利用"場"概念,采取多項技術措施,三維空間防護,完成了雷電攔截效率E≥0.98、電屏蔽性能≥80dB等指標的某通信臺站防護設計,試驗驗證符合設計要求。
2011年S1期 v.32 5-8+1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86K] [下載次數:12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7 ] - 陳捷;梁賓;
介紹了運載平臺上加裝的復雜電子系統電磁兼容性設計的方法和內容,以貫徹GJB1389A—2005系統電磁兼容性要求,并結合工程實踐介紹了系統安全裕度的測試內容和方法,對于未來開展平臺電子系統電磁兼容性設計具有參考意義。
2011年S1期 v.32 9-1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50K] [下載次數:4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4 ] - 李竟然;劉小龍;劉俊;
隨著復雜電磁環境相關問題研究的日益深入,電子戰裝備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適應性試驗研究日趨重要。本文總結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分析了國內相關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2011年S1期 v.32 14-1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2K] [下載次數:29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38 ] - 唐克;謝保軍;
當今電子信息設備在指揮系統中的大量運用對雷電防護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雷電襲擊特性,提出綜合防雷措施,為野戰指揮車的雷電防護提供參考。
2011年S1期 v.32 18-20+2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56K] [下載次數:8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48 ] - 冷大偉;張永慶;王治國;
從軍事斗爭準備面臨的嚴峻形式入手,指出深化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與研究的重大意義,立足目前部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與研究現狀,解析了深化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與研究的重點內容,并提出了有效途徑,為部隊進行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和研究提供指導和依據。
2011年S1期 v.32 21-2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4K] [下載次數:12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0 ] - 涂永萍;
針對某前放模塊工作特點和環境,從屏蔽、接地和濾波目的和干擾產生的機理出發進行了電磁兼容性設計,分析了該設計在抑制噪聲中的應用和使用條件,證明了該設計對前放模塊的作用,為優化設計低噪聲模塊提供了有力依據。
2011年S1期 v.32 25-27+3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31K] [下載次數:7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6 ] - 張守玉;陳旭;
較高的跳頻速率能顯著提高擴頻系統的抗干擾性能,但是跳頻速率的增加,許多新的問題隨之產生。針對干擾條件下部分頻帶的抗干擾問題展開研究,推導出干擾條件下保持優良誤碼性能的最優跳頻速率。
2011年S1期 v.32 28-3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3K] [下載次數:5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2 ] - 馬玉林;張文一;孟沖;
復雜電磁環境是指信息化條件下的戰場電磁環境,是對戰場空間中所有電磁信號的總體狀態的反映。戰時軍隊遂行裝備保障任務,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極為復雜的戰場電磁環境及其帶來的電磁干擾問題。從電磁環境與裝備保障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著手,揭示了裝備保障活動受到電磁干擾作用的物理本質,研究了電磁干擾作用產生的充要條件和主要方式。
2011年S1期 v.32 31-33+3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07K] [下載次數:9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6 ] - 楊潔;武占成;張希軍;胡有志;
各類微電子器件在向著微型化與集成化方向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便是其抗靜電放電能力的下降。然而,靜電放電不僅能夠在微電子器件內部造成明顯失效,而且能夠在其內部造成潛在性失效。潛在性失效,是目前最具爭議的一種失效模式,也最具威脅性。國內外研究人員在此方面積極開展了多項研究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MOS器件中確實存在靜電放電潛在性失效問題。同時,在他們的研究中對MOS器件靜電放電潛在性失效的損傷機理、檢測方法等進行了相應研究。
2011年S1期 v.32 34-3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8K] [下載次數:13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3 ] - 賀彬;韓英永;崔瑞;沈愛國;
模擬訓練是提高部隊訓練水平的重要手段,雷達對抗電磁環境模擬軟件是雷達對抗模擬訓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介紹了雷達對抗模擬訓練系統的組成,探討了構建雷達對抗電磁環境所涉及的相關數學模型,包括雷達信號模型、雷達天線掃描模型和有源干擾信號模型,研究了雷達電磁環境模擬軟件重要模塊的工作流程。
2011年S1期 v.32 38-4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17K] [下載次數:19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33 ] - 姚靜波;辛朝軍;解維奇;
航天發射和運載火箭發射場的惡劣電磁環境對航天測試產品的電磁兼容性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需要設計師在設計初期充分考慮系統的電磁環境適應性問題。通過對國軍標和航天發射對測試系統電磁兼容性要求的分析,結合工程設計實踐,提出了一套航天測試產品系統級電磁兼容設計的方法,為整機系統的航天測試產品的電磁兼容設計提供了思路。
2011年S1期 v.32 42-4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1K] [下載次數:14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8 ] - 姚洪志;封青梅;紀向飛;趙團;
介紹了電爆裝置在電磁脈沖環境下的感應電流響應特征,利用有限積分法進行了同種電爆裝置不同腳線長度情況下感應電流的變化分析,以及同種腳線長度、不同脈沖環境,電爆裝置感應電流的分布情況分析,研究了不同脈沖環境、不同腳線長度對電爆裝置感應能量的影響,為電火工品電磁脈沖效應測試提供數據支撐。
2011年S1期 v.32 45-4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33K] [下載次數:7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34 ] - 張傳勇;丁亞非;王江;
在對通信對抗系統中的電磁兼容問題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電磁干擾余量數學模型和電磁干擾3要素數學模型。并依據所建立的模型,采集相關數據代入模型進行計算,證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
2011年S1期 v.32 49-5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8K] [下載次數:15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50 ] - 趙倩;王薪;何小祥;
利用時域有限元方法(TDFEM)對超寬帶(UWB)電磁脈沖照射下帶孔縫金屬腔體的屏蔽效能(SE)進行分析。將總場-散射場劃分技術中的體激勵法(VETSFD)應用到TDFEM中,采用一維FDTD隨時間逐步推進獲得總場區的入射波,從而得到所關心區域的瞬態場響應及其頻譜特性。仿真分析了UWB電磁脈沖對不同結構孔縫的耦合效應,根據其頻譜特性分析影響腔體屏蔽效能的因素,并對孔縫處加載介質材料的情況進行了探討。仿真結果為電磁脈沖環境下電子設備機箱的設計和電磁防護提供了理論指導。
2011年S1期 v.32 52-5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91K] [下載次數:12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2 ] - 吳昊;張毅;王思思;
針對UWB與衛星地球站之間的兼容性問題,重點分析UWB在工作頻段以及帶外輻射頻段對典型衛星地球站的干擾情況,給出分析方法和初步研究結果,并提出對衛星地球站進行相關保護的建議和措施。
2011年S1期 v.32 56-58+6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40K] [下載次數:4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4 ] - 李正優;郭留河;趙國明;李文珍;
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導彈需要對其無線數傳通信系統的抗干擾性能進行研究。在分析導彈制導系統易受電磁干擾的環節的基礎上,研究了導彈系統面臨的復雜戰場電磁干擾環境,確定了描述無線數傳通信系統抗電磁干擾能力的主要指標,針對導彈系統面臨的主要電磁干擾,采用理論分析與仿真計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導彈無線數傳通信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對分析和評估導彈抗電磁干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1年S1期 v.32 59-6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7K] [下載次數:22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28 ] - 姜鐵華;李虹;張三慶;
孔縫結構是電磁脈沖進入殼體內部的主要途徑之一。本文以帶有不同形狀孔縫的殼體結構為研究對象,通過試驗方法,對殼體內部電場和磁場脈沖的幅值-時間參數進行了測量,并分析了不同形狀孔縫結構對殼體電磁脈沖屏蔽性能的影響,可為金屬殼體的電磁脈沖防護設計提供參考。
2011年S1期 v.32 62-6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73K] [下載次數:7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6 ] - 王振興;武占成;張希軍;高永生;
靜電放電(ESD)的測試方法主要為人體模型(HBM)、人體-金屬模型(BMM)和機器模型(MM)等,近年來傳輸線脈沖(TLP)測試方法得到廣泛使用?;赥LP測試理論建立了ESD防護器件測試系統,并對測試系統的性能進行了測試研究。測試發現不同脈寬的測試方波對器件的峰值電流、峰值電流時間和箝位時間影響不大,但脈沖結束電流和箝位電壓隨著脈寬增大而減小,同時較長的傳輸線會產生較寬的延遲脈寬,對測試結果并未產生影響。
2011年S1期 v.32 67-70+7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713K] [下載次數:12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8 ] |[閱讀次數:57 ] - 柳永祥;朱勇剛;姚富強;
對直升機機艙的電磁屏蔽效能進行了仿真,分別給出了不采取防護措施以及對直升機門窗等孔洞進行屏蔽處理2種情況下機艙的屏蔽效能仿真曲線,得到了機艙屏蔽效能隨頻率變化的一般規律及量級,認為影響機艙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不是艙壁滲透,而是門窗孔洞的泄漏。
2011年S1期 v.32 71-7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27K] [下載次數:16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35 ] - 辛朝軍;姚靜波;解維奇;
針對運載火箭發射場惡劣的電磁環境和航天發射任務對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的苛刻要求,充分運用各種EMC設計方法,設計了一種運載火箭多路信號測試處理系統。闡述了系統EMC設計的基本原理,重點介紹了系統設計初期從電源供電、信號隔離、PCB設計和濾波等方面所采取的EMC設計措施,對航天電子設備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實用參考價值。
2011年S1期 v.32 76-78+8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6K] [下載次數:46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2 ] - 張鵬;
通過研究復雜電磁環境定量描述的定義和測試方法,利用實時頻譜儀實現復雜電磁環境的描述,實現了對跳頻信號的概率密度實時統計,實現了復雜電磁環境下,跳頻信號干擾性能的評估。
2011年S1期 v.32 79-8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80K] [下載次數:9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3 ] - 張文一;宋華文;馬玉林;
復雜電磁環境是指信息化條件下的戰場電磁環境,戰時遂行裝備保障任務,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極為復雜的戰場電磁環境帶來的信息泄露問題。從裝備保障要素輻射電磁信號造成的信息泄露和裝備保障要素反射電磁信號造成的信息泄露2個方面,系統分析了信息泄露的基本過程、條件、原理及危害,并對裝備保障活動中易產生信息泄露的裝備保障要素進行了分析探討。
2011年S1期 v.32 83-84+9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64K] [下載次數:10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1 ] - 何洪濤;蘇東林;聶純;洪麗娜;
建立了振子天線陣陣元感應電流的矩量法模型,通過對模型特性的分析,證明了具有對稱結構的振子圓陣和直線陣,其廣義特性阻抗矩陣為對稱Toeplitz結構;根據廣義特性阻抗矩陣的Toeplitz結構特性,進一步討論了模型的計算方法,并給出了四單元通信測向天線陣陣元感應電流的計算實例。
2011年S1期 v.32 85-9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71K] [下載次數:11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4 ] - 劉軍霞;張新煥;
從ESD過程分析入手,對微電子器件工業生產中的靜電來源以及泄放途徑進行了剖析,介紹了4種靜電放電模型,進而闡述了微電子器件工業生產中的靜電防護技術以及靜電防護體系,以確保靜電防護的有效性。
2011年S1期 v.32 91-93+10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23K] [下載次數:12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9 ] - 池建軍;羅小明;郭鈺;周躍;
從3個方面論述了復雜電磁環境對電子裝備試驗與鑒定綜合能力的影響,通過與電子裝備傳統試驗相比較,對復雜電磁環境對電子裝備試驗與鑒定綜合能力影響的各方面具體內容進行詳細分析,指出了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電子裝備試驗與鑒定綜合能力的建設重點及方向。
2011年S1期 v.32 94-95+10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04K] [下載次數:14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50 ]
- 楊麗芬;王艷聰;
頻譜動態管理是基于當前頻譜靜態管理模式提出的,認知無線電技術是實現頻譜動態管理的技術基礎。本文在認知無線電技術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設備級頻譜動態管理和協調式頻譜動態管理的內涵和特點,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幾種頻譜動態管理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
2011年S1期 v.32 96-9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73K] [下載次數:11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7 ] - 王德強;胡建軍;王旭;
隱形飛機具有減少反射電磁波的能力,但隱形飛機工作中如雷達、電臺及其他電氣設備需要開機工作,飛機將形成對空間的電磁發射(包括設備的無意電磁發射EMI)波。本文提出了地面四點接收裝置將抓住機會接收與分析,能夠計算出飛機的坐標和高度。多站量值計算定位法不同于過去的方向交叉定位法和多站時間差定位法,具有實現難度小且精度高的特點,提出了數學建模、方程求解、民用及地面固定目標剔除,對隱形飛機目標探測。
2011年S1期 v.32 100-10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038K] [下載次數:355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7 ] - 馬久河;陳冬根;高永生;
對基于嵌入式系統的軍用測試平臺主機系統進行了電磁兼容性分析,介紹了該測試平臺主機系統硬件及軟件的電磁兼容性處理,實測表明:經過軟硬件電磁兼容處理后,該系統的測試精度及小信號識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011年S1期 v.32 104-10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72K] [下載次數:5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3 ] - 陳家啟;高萬峰;史德民;
電磁兼容數據庫是電磁兼容測試的核心,是實現自動測試的首要條件。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了電磁兼容試驗數據庫,該數據庫在確保測試精度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赏瓿蓽y試數據的統計、分類以及頻譜占用率、時間占用率、故障特性統計等各類處理工作。數據庫的建立不僅為電磁兼容試驗自動測試提供了可能,更為建立電磁兼容試驗標準打下了堅實基礎。文章給出了電磁兼容數據庫建立的具體思想、方法、步驟及所實現的數據庫實例,該方法對同類及相關自動測試系統數據庫的編制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
2011年S1期 v.32 109-11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72K] [下載次數:12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36 ] - 巨政權;張海川;解雙建;
利用FPGA較強的抗ESD損毀效應及其可重配置特性,引入胚胎電子思想,構建了局部"自修復"電子系統模型,通過信道冗余和胚胎陣列的重構機制實現了電子系統的局部"自修復"功能。對構建的模型進行可靠性分析,發現冗余信道數量和單個信道的可靠性是影響系統可靠性的兩個主要因素。
2011年S1期 v.32 113-11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20K] [下載次數:5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7 ] - 劉忠英;許金勇;趙杭生;
將頻譜水印技術用在用頻設備頻譜身份識別上,介紹了頻譜水印技術的原理,提出了一種基于頻譜信號的頻譜水印技術,將頻譜水印技術用在頻譜管理上,可為復雜電磁環境中用頻設備管理提供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
2011年S1期 v.32 116-118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1K] [下載次數:5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5 ] - 陳功;
隨著電磁環境的復雜化及電磁兼容測試技術的革新,如何對機載設備設計合適的測試方案變得相當重要。對Do160G和Do160F在測試目的、設備分類、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分析,為現階段機載設備設計測試方案提供依據。
2011年S1期 v.32 119-121+12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80K] [下載次數:219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0 ] - 達新宇;張亞普;謝鐵城;
介紹了一種通信裝備網絡模擬訓練系統的設計思想與系統組成,主要從模擬電臺終端、主控計算機、程控語音交換機幾方面介紹系統的具體設計與實現。同時重點討論了復雜電磁環境的模擬。實踐表明系統設計合理,電磁輻射小、訓練效果好。
2011年S1期 v.32 122-12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36K] [下載次數:16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42 ] - 李川濤;婁建安;張之武;常小龍;
虛擬可重構(VRC)電路的配置耗時問題一直是數字型演化硬件研究中的難點。為此,本文對組合電路的演化模型做了改進,提出了專門針對組合電路演化的虛擬可重構并行配置平臺。討論了在此平臺上演化組合電路的方法,并在Xilinx Virtex-5(XC5VLX110T)開發板上成功實現了2×2乘法器?;诓⑿信渲玫姆椒?顯著提高了演化速度。為了確保演化單元對外部電路不影響,提出了基于Microblaze核的內程序模擬進化和對VRC單元高速實時配置進化方法,并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2011年S1期 v.32 127-13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88K] [下載次數:4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4 ] - 盧西義;肖凱寧;
為有效地控制電磁環境效應,美軍重視電磁環境效應的管理。電磁環境效應工作分為電磁環境效應基礎研究工作和武器裝備壽命期電磁環境效應工作,因此,將電磁環境效應管理分類為基礎研究管理和武器裝備全壽命期管理,分析了其管理內容和管理機制,總結了美軍電磁環境效應管理的特點,為我軍實施電磁環境效應管理提供借鑒。
2011年S1期 v.32 132-135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05K] [下載次數:19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6 ] |[閱讀次數:46 ] - 汲雪飛;王振楠;那丹彤;
針對當前裝甲部隊開展復雜電磁環境下通信對抗實裝訓練面臨的諸多難題,提出開發一套復雜電磁環境下裝甲通信對抗模擬訓練系統。在系統分析裝甲通信面臨的復雜電磁環境威脅及裝甲通信對抗一般過程的基礎上,設計系統的功能需求及成員結構關系,并通過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技術將其具體實現。系統具有較好的擴展性和重用性,滿足裝甲部隊開展訓練需要。
2011年S1期 v.32 136-138+15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505K] [下載次數:12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53 ] - 張偉;谷山強;向念文;趙志斌;
為有效計算雷電在空間輻射的電磁場情況,根據雷電回擊電磁場的傳播特性,提出一種仿真計算方法。該方法基于電磁場分析計算軟件FEKO,采用外圍配置matlab軟件來強制其循環的手段,計算得到雷電在空間中輻射的磁場值。通過與數值積分方法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證明此仿真計算方法是正確的。同時,利用此方法討論了雷電回擊速度、回擊起始高度和觀測點距離對雷電空間輻射磁場的影響。
2011年S1期 v.32 139-141+15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97K] [下載次數:24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48 ] - 滿夢華;褚杰;施威;原亮;
復雜電磁環境下嵌入式信息處理終端安全可靠運行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嘗試利用仿生學的辦法,解決嵌入式數字電路故障自修復的問題。首先,根據嵌入式系統對功耗、成本和可裁剪性的要求,選擇用于數字電路內進化設計的虛擬重配置技術并利用商業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芯片實現一種虛擬重配置電路。進而,提出一種具有強容錯性能的冗余陣列結構,并結合Ni-osII處理器和遺傳修復算法實現具有故障自修復功能的原型試驗系統。最后,以2位乘法器為試驗對象,利用故障注入的方法驗證其故障自修復的性能,結果表明:當冗余陣列內97%的計算節點發生固定型故障時,此方法仍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2011年S1期 v.32 142-144+15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51K] [下載次數:11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3 ] |[閱讀次數:36 ] - 雷磊;吳勇;彭煒;周永平;成坎;
復雜電磁環境作為現代戰場的重要特征,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著重要影響。闡述了復雜電磁環境概念及特征,深入分析了其對裝備保障的主要影響,并從適應復雜電磁環境的角度探討了提高裝備保障能力的主要措施。
2011年S1期 v.32 145-147+16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91K] [下載次數:220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40 ]
- 任松;唐平;
為提高衛星的可靠性,減少靜電對衛星的危害,對衛星在發射場裝運、測試各個環節的靜電數據進行了分析,找出衛星靜電防護的薄弱環節,并從防止靜電電荷積累、建立電荷泄放通道、靜電屏蔽等方面對衛星的靜電防護制訂了詳細的防護策略。實踐證明,這些防護策略對消除衛星靜電是可行的。
2011年S1期 v.32 148-15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38K] [下載次數:5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7 ] - 方磊;緒梅;韓志勇;
屏蔽箱體上的貫通導線可以使箱體內部電路上的HEMP感應電流顯著增加,研究表明這是由HEMP直接與導線及其周圍導體耦合作用的結果,輻射耦合對其影響很小。此研究對電子裝備的設計和安裝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011年S1期 v.32 153-15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71K] [下載次數:63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39 ] - 邱紅軍;徐兵;王東升;
某型起動箱智能檢測儀是適應現代飛機外場的快速保障,為快速判斷其故障,提高飛機的快速反應能力而研制的檢測設備。要實現對該型起動箱功能的自動檢測,必須滿足該型自動檢測設備電磁兼容設計符合電磁兼容性的要求。所以該型檢測設備在設計時就充分地考慮了電磁兼容性,并采取了多項電磁兼容控制措施。同時對檢測儀在調試階段出現的電磁兼容問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后,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達到了該型起動箱智能檢測設備的設計要求。
2011年S1期 v.32 157-159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36K] [下載次數:3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0 ] |[閱讀次數:30 ] - 郭華棟;
未來高技術戰爭在電磁空間的爭奪非常激烈,武器系統和設備將會受到電磁輻射的干擾或破壞,屏蔽機箱是保護電子設備不受外來電磁干擾的一種有效方法。研究了機箱內部放置金屬板不同尺寸大小和不同安裝位置對屏蔽效能的影響,對導體機箱的電磁兼容設計具有參考意義。
2011年S1期 v.32 160-163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30K] [下載次數:10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33 ] - 張璐;崔勇;
電子電氣設備日趨復雜,其內部有限的空間通常布置有大量的強電及弱電電纜,這使得線纜串擾問題成為整個系統電磁兼容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以被干擾電纜上的電流為研究對象,對不同電纜間串擾進行了理論建模及計算。同時搭建了仿真測試平臺,分別測試了電纜間距、屏蔽層接地方式及軟辮線長度等參數對串擾的影響。實驗數據與理論計算結果得到了較好的吻合,驗證了理論模型的有效性。
2011年S1期 v.32 164-16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31K] [下載次數:12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43 ] - 常小龍;李川濤;原亮;
基于電磁防護仿生概念,以電機控制系統為例給出了設計具有自修復能力電子系統一般方法,深入分析了重配置電路模型對電路演化修復的影響,提出了優化重配置電路模型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利用該優化方法改進的重配置電路模型大大降低了電路生成時間,提高了電路修復速度。
2011年S1期 v.32 168-171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20K] [下載次數:111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1 ] - 曲兆明;王慶國;胡小鋒;秦思良;
根據Schelkunoff屏蔽理論分析了核殼粒子及其組成的復合材料對電磁波的屏蔽機理,利用有效介質理論分析了不同填料形狀對其復合材料滲流閾值的影響,結論表明片形填料具有更低的滲流閾值,相同填充濃度條件下片形填料復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導電性能。定性討論了填料形狀對材料復磁導率的影響規律,通過數值計算驗證了片形填料組成的復合屏蔽材料能夠兼具高導電導磁特性,屏蔽效能好于球形填料,更加適于電磁兼容工程應用。
2011年S1期 v.32 172-174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44K] [下載次數:13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4 ] |[閱讀次數:51 ] - 趙紅宙;于賽發;趙穎坤;
針對戰術通信訓練電磁環境特點,提出了應用拋物型方程和神經網絡對電磁環境模擬仿真的方法。經實驗證明,該方法模擬的電磁環境真實有效。
2011年S1期 v.32 175-177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94K] [下載次數:128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4 ] - 鄭生全;侯冬云;李迎;劉其鳳;鄧峰;趙剛;
艦船是海面上最容易遭受雷電襲擊的目標。雷電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都會對高度信息化的艦船系統構成嚴重危害。因此,在艦船的雷電防護設計中,不僅要進行直擊雷的防護,還要高度重視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并進行相應的防護設計。本文分析了雷電對艦船系統的危害特性,提出了針對艦船系統的直擊雷和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設計方法。
2011年S1期 v.32 178-182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312K] [下載次數:19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2 ] |[閱讀次數:34 ] - 李許東;王慶國;周星;高永生;
在介紹電磁拓撲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頻域傳輸線網絡BLT超矩陣方程及各個參量的含義,并結合一種典型的環形傳輸線網絡進行了分析,建立了該網絡的拓撲模型及BLT方程,仿真分析了在某一結點注入干擾源時傳輸線網絡中不同結點的頻率響應,并結合傅里葉變換,研究了在不同位置、注入不同個數的脈沖干擾源時,傳輸線網絡中結點的響應。
2011年S1期 v.32 183-18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451K] [下載次數:177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5 ] |[閱讀次數:46 ] - 李新峰;魏光輝;潘曉東;
為研究同軸電纜對超寬帶高功率微波的電磁耦合特性及其對終端電氣設備的影響,將同軸電纜終端連接設備等效為集總負載,構建了超寬帶輻照實驗系統,設計了同軸電纜耦合實驗平臺,實驗研究了不同終端負載條件下同軸電纜終端負載耦合響應電壓變化規律,并分析了同軸電纜電磁耦合機理,研究結果表明:終端負載響應電壓波形的振蕩周期及耦合響應頻率點只與同軸電纜特性有關,與終端負載情況無關;終端負載變化對終端負載耦合響應電壓有較大影響。
2011年S1期 v.32 187-190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257K] [下載次數:52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38 ] - 路通;
電磁兼容問題日趨嚴重,解決起來復雜多變,以戰場電磁兼容數據模型為基礎,通過并行數據庫的模式分析戰場電磁環境中的電磁兼容問題,并提出幾種解決辦法。
2011年S1期 v.32 191-192+196頁 [查看摘要][在線閱讀][下載 140K] [下載次數:94 ] |[網刊下載次數:0 ] |[引用頻次:1 ] |[閱讀次數:45 ]